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六

作者:陈子昂 朝代:唐

诗文

吾观龙变化,乃知至阳精。
石林何冥密,幽洞无留行。
古之得仙道,信与元化并。
玄感非象识,谁能测沈冥?
世人拘目见,酣酒笑丹经。
昆仑有瑶树,安得采其英?

译文

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,就知它是最高阳气之精。时林的岩石多么阴暗壅塞,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。古时候的得道时仙之路,确是与那造化合而为一。玄妙感应并非喑昧识见,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?世间凡人拘泥于眼见为实,沉湎于酒中嘲笑那丹经真义。昆仑山上有那美玉仙树,他们怎么才能采到它的花蕊?

陈子昂人物简介

陈子昂(约公元661~公元702),唐代文学家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字伯玉,汉族,梓州射洪(今属四川)人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为陈拾遗。光宅进士,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、右拾遗。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,忧愤而死。其存诗共100多首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《感遇》诗38首,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。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。

诗文注释

⑴“吾观”两句: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,变化无常。
⑵冥密:阴暗壅塞。
⑶元化:造化。并:合。
⑷象识:一作“蒙识”。沈冥:一作“沦冥”。
⑸丹经:指道家求仙之术。
⑹昆仑: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。瑶树:仙境中的玉树。

上一篇: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六

下一篇:感鹤
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