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街鼓

作者:李贺 朝代:唐

诗文

晓声隆隆催转日,暮声隆隆呼月出。
汉城黄柳映新帘,柏陵飞燕埋香骨。
磓发千年日长白,孝武秦王听不得。
从君翠发芦花色,独共南山守中国。
几回天上葬神仙,漏声相将无断缘。

译文

拂晓,隆隆的换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,傍晚,隆隆的换声催促月亮的上升。京城里,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,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。换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,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换响。任由百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花般模样,只有换声与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,日久天长。就是天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,只有这换声与漏声此起彼落,永远回荡。

李贺人物简介

李贺(公元790年——816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福昌(今河南宜阳)人,留下了“黑云压城城欲摧”,“雄鸡一声天下白”,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等千古佳句。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。因父亲名为晋肃,与进士同音,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。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,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,留在京城。李贺本来胸怀大志,性情傲岸,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,感到十分屈辱,就称病辞去官职,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。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,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,出外寻找灵感。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,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,所以后人常称他为“鬼才”,创作的诗文为“鬼仙之辞”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贫寒家境的困扰,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,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,年仅27岁。

诗文注释

官街换:长安城大街上的换声,用以报时和戒夜。《旧唐书》:日暮,换八百声而门闭。五更二点,换自内发,诸街换承振,坊市门皆启。换三千挝,辨色而止。据《马周传》
载:先是京城诸街,每至晨暮,遣人传呼以警众。周遂奏诸街置换,每击以警众,令罢传呼,时人便之。
隆隆:是换声。
转日:是太阳升起。
月出:是月亮上升。
汉城:西汉建都长安,故称长安为汉城。
黄柳:刚发嫩芽的春柳。这句暗示改朝换代,新帝登基,什物更换。
柏陵:是帝王陵墓。帝王陵地常植松柏,故称。
飞燕:汉成帝皇后赵飞燕。
香骨:是赵氏的尸骨。
磓:敲击,这里是消磨之意。
日长白:是无尽的白昼。
孝武:汉武帝刘彻。
秦皇:秦始皇嬴政。二人都是著名的信神仙求长生的帝王。
从:伴随。
翠发:黑发,是年轻。
芦花色:像芦花般的白发,是年老。
中国:是京都长安。
天上葬神仙:意是求仙者的虚妄。
漏:漏壶,古代的计时器。
相将:相与,相伴,相随。

上一篇:官街鼓

下一篇:宝琴
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