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

作者:李白 朝代:唐

诗文

楚臣伤江枫,谢客拾海月。
怀沙去潇湘,挂席泛溟渤。
蹇予访前迹,独往造穷发。
古人不可攀,去若浮云没。
愿言弄倒景,从此炼真骨。
华顶窥绝溟,蓬壶望超忽。
不知青春度,但怪绿芳歇。
空持钓鳌心,从此谢魏阙。

译文

屈原见江边红枫而悲吟,谢灵运想去拾海月。屈原抱石沉下潇湘,谢灵运挂帆远渡大海。时运蹇屈的我也想访问前辈的足迹,独自驶向茫茫大海的尽头。古人没有机会再见,如同浮云一去不回。我愿意玩弄海中倒景,从此修炼真骨金身。登天台华顶峰望断苍茫大海,窥探远处蓬莱岛的奥妙。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消失,反觉得绿树红花早衰。也不再有钓鳌的心事,也不想当官的事儿。

李白人物简介
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汉族,祖籍陇西成纪,出生于碎叶城(当时属唐朝领土,今属吉尔吉斯斯坦)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,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,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,南到洞庭湘江,东至吴、越,寓居在安陆、应山。直到天宝元年(742),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李白被召至长安,供奉翰林,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,在京仅两年半,就赐金放还而去,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。李白和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,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,表现出蔑视权贵,反抗传统束缚,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。

诗文注释

《楚辞》:湛湛江水兮上有枫,目极千里兮伤春心。
王逸注:言湛湛江水,浸润枫木,使之茂盛,伤己不蒙君惠而身放弃,曾不若树木得其所也。《宋书》:谢灵运,小字客儿,故诗人多称为谢客。其《游赤石进帆海》
诗有云:扬帆采石华,挂席拾海月。
李善注:《临海水土物志》
云:海月,大如镜,色白正圆,常生海边,其尖柱如搔头大。《本草》:
陈藏器曰:海月,蛤类也,似半月,故名。水沫所化。《史记》:屈原作《怀沙》之赋,于是怀石,遂自投汨罗以死。溟渤,海也。《楚辞》:蹇谁留兮中洲。
王逸注:蹇,辞也。《庄子》:穷发之北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
谢灵运诗:张组眺倒景,列筵瞩归潮。
李善注:《游天台山赋》曰或倒景于重溟,王彪之《游仙侍》曰远游绝尘雾,轻举观沧溟。蓬莱荫倒景,昆仑罩层城,并以山临水而景倒,谓之倒景。《方舆胜览》,华顶峰,在天台县东北六十里。盖天台第八重最高处,高一万丈。绝顶东望沧海,俗名望海尖。草木薰郁,殆非人世。孙绰所谓陟降信宿,迄乎仙都是也。绝冥,远海也。《十洲记》:蓬壶,蓬莱也。《头陀寺碑文》:东望平皋,千里超忽。
吕向注:超忽,远貌。《淮南子》:身处江湖之上,而神游魏阙之下。
高诱注:魏阙,王者门外阙也,所以用悬教民之书于象魏也。巍巍高大,故曰魏阙。
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