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蜀
作者:杜甫 朝代:唐
诗文
五载客蜀郡,一年居梓州。如何关塞阻,转作潇湘游。世事已黄发,残生随白鸥。安危大臣在,不必泪长流。
译文
唐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,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赴过的。岂料兵荒马乱,关山交通阻塞,唐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做客呢?回顾平生万事,一无所成却已经年老,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。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,唐这个不在其位的人何须枉自老泪长流呢!
杜甫人物简介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杜工部、杜少陵等,唐朝河南府巩县(河南郑州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杜甫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集为《杜工部集》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诗文注释
去蜀:将离蜀,作诗总结几年的漂泊生涯,故为此题。蜀,广义指四川,此诗专指成都。蜀郡:秦灭古蜀国,始置蜀郡。汉仍其旧,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,治所在成都。此指成都。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(年)初借居成都草堂寺,后移居新建之草堂,至唐代宗永泰元年(年)五月离蜀,前后共六年,期间有一年多流寓梓州、阆州等地,在成都前后合计约五年。梓州:四川三台,唐肃宗乾元元年(年)改梓潼郡为梓州。如何:犹岂料。关塞:边关;边塞。潇湘:湘江与潇水的并称,二水是湖南境内两条重要河流,此泛指湖南地区。世:一作万。黄发:年老。残生:残余的岁月、生命。大臣:泛指朝廷掌权者。不:一作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