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
作者:罗隐 朝代:唐
诗文
莫把阿胶向此倾,此中天意固难明。解通银汉应须曲,才出昆仑便不清。高祖誓功衣带小,仙人占斗客槎轻。三千年后知谁在?何必劳君报太平!
罗隐人物简介
罗隐(833-909),字昭谏,新城(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)人,唐代诗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师,应进士试,历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编其文为《谗书》,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,所以罗衮赠诗说:“谗书虽胜一名休”。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,总共考了十多次,自称“十二三年就试期”,最终还是铩羽而归,史称“十上不第”。黄巢起义后,避乱隐居九华山,光启三年(公元887年),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开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岁。诗文注释
(1)、这首 不是真的赋咏黄河,而是借事寓意,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。 (2)、“莫把”二句:揭露官场像黄河水一样混浊,即使把用来澄清河水的阿胶都倒进去,也无济于事。天意难明: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。 (3)、银汉:天上。此指皇帝身边。 (4)、“高祖”句:是汉高祖在平定天下、大封功臣时的誓词,曰:“使河如带,泰山若砺。”意思是说赐给你们的爵位是永恒的,自由等到黄河变得像衣带那样窄、泰山像磨刀石那样平的时候,你们的爵位才有可能失去。喻指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,不肯放手。 (5)、“仙人”句:贵族阶级把持朝政,犹如“仙人占斗”(象征皇室或朝廷)。要想考试求官的人(客槎),只要经过他们援引,就飘飘直上了。 (6)、“三千”二句:传说“黄河千年一清,至圣之君以为大瑞”。诗人用这句话的原义说,三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,谁能够等得着呢?你也不用预先报告好消息。反过来就是说,朝廷上的乌烟瘴气,就和黄河水变清一样,几乎是没有希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