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碑
作者:李商隐 朝代:唐
诗文
译文
李商隐人物简介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,唐朝河南荥阳(今河南郑州荥阳市)人,原籍怀州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,唐朝著名诗人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河内(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诗文注释
⑴元和:唐宪宗年号。⑵轩、羲:轩辕、伏羲氏,代表三皇五帝。⑶列圣:前几位皇帝。⑷法宫:君王主事的正殿。⑸四夷:泛指四方边地。⑹淮西有贼:指盘踞蔡州的藩镇势力。⑺封狼:大狼。⑻貙、罴:野兽,喻指叛将。⑼都统: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。⑽天王旗:皇帝仪仗的旗帜。⑾愬武古通:愬,李愬;武,韩公武;古,李道古;通,李文通,四人皆裴度手下大将。⑿仪曹外郎:礼部员外郎李宗闵。⒀行军司马:指韩愈。⒁虎貔:猛兽。喻勇猛善战。⒂蔡:蔡州。⒃贼:指叛将吴元济。⒄无与让:即无人可及。⒅不訾:即“不赀”,不可估量。⒆日可麾:用鲁阳公与韩人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。此喻反叛作乱。麾通“挥”。⒇度:裴度。(21)从事:州郡官自举的僚属。(22)愈:韩愈。(23)为辞:指撰《平淮西碑》。(24)稽首:叩头。(25)蹈且舞:指古代臣子朝拜皇帝时手舞足蹈的一种礼节。(26)金石刻画:指为钟鼎石碑撰写铭文。(27)大手笔:指撰写国家重要文告的名家。(28)职司:指掌管文笔的翰林院。(29)屡颔天子颐:使皇帝多次点头称赞。颐,指面颊。(30)公:指韩愈。(31)斋戒:沐浴更衣。(32)濡染:浸沾。(33)点窜、涂改:运用的意思。(34)尧典、舜典:《尚书》中篇名。(35)清庙、生民:《经》中篇名。(36)破体:指文能改变旧体,另一说为行书的一种。(37)丹墀:宫中红色台阶。(38)昧死:冒死,上书用谦语。(39)圣功:指平定淮西的战功。(40)灵鳌:驭负石碑的,形似大龟。(41)蟠以螭:碑上所刻盘绕的龙类饰纹。(42)喻:领悟,理解。(43)谗:进言诋毁。(44)拽:用力拉。(45)磨治:指磨去碑上的刻文。(46)斯文:此文。(47)若:像。(48)元气:无法消毁的正气。(49)汤盘:商汤浴盆,《史记正义》:“商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”。(50)孔鼎:孔子先祖正考夫鼎。此以汤盘、孔鼎喻韩碑。(51)相与:相互。(52)赫:显耀。(53)淳熙:鲜明的光泽。(54)书:抄写。(55)胝:因磨擦而生厚皮,俗称老茧。(56)明堂基:明堂的基石(57)曷:何,怎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