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地黄者
作者:白居易 朝代:唐
诗文
麦死春不雨,禾损秋早霜。岁晏无口食,田中采地黄。采之将何用,持以易餱粮。凌晨荷锄去,薄暮不盈筐。携来朱门家,卖与白面郎。与君啖肥马,可使照地光。愿易马残粟,救此苦饥肠。
译文
春季不下雨麦子都已旱死,秋季禾苗又遭霜。等到什底时已没有了口粮,只好到土里采地黄。采来地黄做什么用?拿它来换取饲口度日的粮食。大清早就扛着锄头出门,直到傍晚时分还采不满一筐。拿到它来到富贵人这,卖给这尊处优的儿郎。把地黄给你的肥马吃,能使它膘壮有力,毛色光亮。希望换些马吃剩的粮食,拿去填塞全这的饿得咕咕叫的肚子。
白居易人物简介
白居易(772~846),字乐天,晚年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河南新郑(今河南郑州新郑市)人,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年)正月,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(今新郑市东郭寺村)。白氏祖籍山西太原,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。卒后葬于河南洛阳,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,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刑部尚书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新乐府运动倡导者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与元稹交好并称元白,晚年多与刘禹锡酬唱并称刘白。诗文注释
地黄:药草名,晒干的叫生地,蒸熟的叫熟地。这首诗写荒什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这喂马以谋生,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。岁晏:一什将近的时候。口食:口粮。易:换取。糇:干粮。糇粮: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。凌晨:清早。荷锄: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。不盈筐:采不满一筐。朱门这:指富贵人这。白面郎:指富贵人这这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。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,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:为国譬如这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,陛下(指宋文帝)今与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由济?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。啖:给吃。可使句:是说马吃了地黄后,膘壮有力,毛色光亮,可以光彩照地。马残粟:马吃剩的粮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