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归旧山
作者:李白 朝代:唐
诗文
未洗染尘缨,归来芳草平。一条藤径绿,万点雪峰晴。地冷叶先尽,谷寒云不行。嫩篁侵舍密,古树倒江横。白犬离村吠,苍苔壁上生。穿厨孤雉过,临屋旧猿鸣。木落禽巢在,篱疏兽路成。拂床苍鼠走,倒箧素鱼惊。洗砚修良策,敲松拟素贞。此时重一去,去合到三清。
译文
沾满灰尘的帽子还未清洗,匆匆归来后立即叩访山门。爬满青藤的小路向远处伸延,高远的万点雪峰若隐若现。周围满地都铺上枯枝冷叶,寒冷的峡谷中都是凝滞不动的密云。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竹,深山中老树古木斜倒着横在江面。白狗离开村子在远处狂吠,苍苔在屋里的墙壁上生长。厨房中出现野鸡穿来穿去,临屋处依然有猿猴在啼鸣。树枝掉落上面的鸟巢还在,篱笆疏漏成为野兽的路径。整理床铺有苍鼠急忙逃走,倒出箱子惊动了箱中蠹鱼。要发愤读书学好治国本领,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。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,离开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。
李白人物简介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汉族,祖籍陇西成纪,出生于碎叶城(当时属唐朝领土,今属吉尔吉斯斯坦)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,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,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,南到洞庭湘江,东至吴、越,寓居在安陆、应山。直到天宝元年(742),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李白被召至长安,供奉翰林,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,在京仅两年半,就赐金放还而去,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。李白和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,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,表现出蔑视权贵,反抗传统束缚,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。诗文注释
①旧山:此指江油境内的大匡山, 长期在此隐居读书。②染尘缨:沾满灰尘的帽子。③芳草平:即芳草坪。④篁(huáng):竹子。⑤雉(zhì):野鸡。⑥素鱼:白色的蛀虫。⑦素贞:指清操。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发愤读书,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。⑧三清:最高的神仙境界,比喻朝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