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新平少年
作者:李白 朝代:唐
诗文
韩信在淮阴,少年相欺凌。屈体若无骨,壮心有所凭。一遭龙颜君,啸咤从此兴。千金答漂母,万古共嗟称。而我竟何为,寒苦坐相仍。长风入短袂,两手如怀冰。故友不相恤,新交宁见矜。摧残槛中虎,羁绁鞲上鹰。何时腾风云,搏击申所能。
译文
韩信在淮阴的时候,有市井少年欺凌他。他屈体而就,形若无骨,而其胸中却怀有雄心壮志。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,从此叱咤风云。后来对在淮阴接济过他的漂母报以千金,获得了被人称赞的千古美名。而我今天如何呢?苦寒相仍,坐立不宁。长风带着寒气吹入了短袖,袖手取暖却手冷如冰。故友不相体恤帮助,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。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,雄鹰被拴在臂驾上。何时才能高飞入云,长天搏击,一申所能呢?
李白人物简介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汉族,祖籍陇西成纪,出生于碎叶城(当时属唐朝领土,今属吉尔吉斯斯坦)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,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,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,南到洞庭湘江,东至吴、越,寓居在安陆、应山。直到天宝元年(742),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李白被召至长安,供奉翰林,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,在京仅两年半,就赐金放还而去,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。李白和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,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,表现出蔑视权贵,反抗传统束缚,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。诗文注释
新平:原邠州,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,治所在新平县,即今陕西彬县。《旧唐书地理志》:关内道邠州,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,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。韩信二句:据《史记淮阴侯列传》,韩信少年时贫困。曾在淮水边向漂母乞食,曾受淮阴市井中少年胯下之辱。屈体:犹屈膝。指屈服、投降。遭:遇也。龙颜君:指汉高祖刘邦。《史记高祖本纪》: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。啸咤:叱咤风云。千金句:《史记淮阴侯列传》说,韩信封楚王后,将从前在淮水畔接济过他的漂母找来,予以千金作为报答。相仍:相续。短袂:短袖。内手:将手纳人袖中取暖。一作两手。内,同纳。相恤:相互体贴怜恤。恤,救济。见矜:怜悯。羁绁:用绳子拴住。韝:臂上架鹰的皮套袖。鲍照《乐府》:昔如韝上鹰。刘良注:韝,以皮蔽手而臂鹰也。搏击:冲击长空或迎向风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