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

作者:李白 朝代:唐

诗文

子房未虎啸,破产不为家。
沧海得壮士,椎秦博浪沙。
报韩虽不成,天地皆振动。
潜匿游下邳,岂曰非智勇?
我来圯桥上,怀古钦英风。
唯见碧流水,曾无黄石公。
叹息此人去,萧条徐泗空。

译文

张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啸时,为求刺客而不顾破产败家。从沧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壮士,用金椎狙击秦始皇在博浪沙。这次刺秦报仇行动虽未成功,而其名声却因此震动天下。其逃匿追捕曾经过下邳,怎能说他在智勇双全上稍差?今天我怀古来到圯桥上,更加钦羡张良的雄姿英发。圯桥下只有碧绿的流水,而不知道黄石公如今在哪?我站在桥上叹息张良逝去,徐泗两州从此便变得萧条空乏。

李白人物简介

李白(701-762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汉族,祖籍陇西成纪,出生于碎叶城(当时属唐朝领土,今属吉尔吉斯斯坦)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,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,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,南到洞庭湘江,东至吴、越,寓居在安陆、应山。直到天宝元年(742),因道士吴筠的推荐,李白被召至长安,供奉翰林,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,在京仅两年半,就赐金放还而去,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。李白和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,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,表现出蔑视权贵,反抗传统束缚,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。

诗文注释

张良未成名立业以前,倾尽家财去报国仇。
他在东海君处交结了一个壮士,能手挥百多斤的铁锥,于是在博浪沙锥击秦始皇。
虽然没有成功地报成秦灭韩之仇,但是天下已经震动。
为逃避缉拿而潜伏到下邳,难道就不算智勇之士?
如今我来到张良遇到 的桥上,缅怀张良的英雄事迹。
可是只见桥下长流水,黄石公却没有了踪迹。
张良一去,此地再无杰出人物,只见泗水空流。
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