润州二首
作者:杜牧 朝代:唐
诗文
句吴亭东千里秋,放歌曾作昔年游。青苔寺里无马迹,绿水桥边多酒楼。大抵南朝皆旷达,可怜东晋最风流。月明更想桓伊在,一笛闻吹出塞愁。谢脁诗中佳丽地,夫差传里水犀军。城高铁瓮横强弩,柳暗朱楼多梦云。画角爱飘江北去,钓歌长向月中闻。扬州尘土试回首,不惜千金借与君。
译文
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,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。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,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。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,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。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,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。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,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。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,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。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,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。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,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。
杜牧人物简介
杜牧(803年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、散文家,是宰相杜佑之孙,杜从郁之子。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后赴江西观察使幕,转淮南节度使幕,又入观察使幕,理人国史馆修撰,膳部、比部、司勋员外郎,黄州、池州、睦州刺史等职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,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,其诗英发俊爽,多切经世之物,在晚唐成就颇高。诗文注释
润州:治所在今江苏镇江。句吴:即吴国。《史记吴太伯世家》:太伯之奔荆蛮,自号句吴。句:一作向。向吴亭:在丹阳县南面。放歌:放声歌唱。唐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诗: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马:一作鸟。旷达:开朗,豁达。多形容人的心胸、性格。《晋书裴頠传》:处官不亲所司,谓之雅远;奉身散其廉操,谓之旷达。可怜:可爱,可羡慕。风流:洒脱放逸,风雅潇洒。《后汉书方术传论》: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桓伊:东晋将领、名士,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。一笛:指一支笛的声音。唐沈彬《金陵》诗之二:一笛月明何处酒?满城秋色几家砧。出塞:曲名,曲调哀愁。谢朓:南朝齐文学家。夫差:春秋末期吴国国君。水犀军:披水犀甲的水军。铁瓮:润州城,孙权筑,号为铁瓮。朱楼:谓富丽华美的楼阁。《后汉书冯衍传下》:伏朱楼而四望兮,采三秀之华英。画角:古管乐器。传自西羌。钓歌:渔歌。渔人所唱的歌。唐王勃《长柳》诗:郊童樵唱返,津叟钓歌还。扬州:今属江苏。尘土:指尘世;尘事。千金:极言钱财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