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居秋暝
作者:王维(唐 代)
王维(699年-761年,一说701年—761年),河东蒲州(今山西永济市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著名诗人、画家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,世称“王右丞”,因笃信佛教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、《山居秋暝》等。受禅宗影响很大,精通佛学,精通诗、书、画、音乐等,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
正文/译文: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,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。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,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。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,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。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,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。
注释:
(1)暝(míng):日落,天色将晚。(2)空山:空旷,空寂的山野。(3)新:刚刚。(4)清泉石上流:写雨后山泉在岩石上流的情景。(5)竹喧:竹林中笑语喧哗。喧:喧哗。(6)浣(huàn)女:洗衣服的姑娘。浣:洗涤衣物。(7)随意:任凭。(8)春芳:春天的花草。(9)歇:消散,消失。(10)王孙:原指贵族子弟,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。留:居。此句反用淮南小山《招隐士》:“王孙兮归来,山中兮不可久留”的意思,王孙实亦自指。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。